“起名字?我们女孩子哪有名字呀?” “不!男孩女孩都是一样,将来都要有名字的!” “你就叫巫继玲吧!” “好呀!我叫巫继玲。”妹妹高兴地跳了起来。 “哥哥你参军什么时候回来呀?” “我把日本鬼子打跑,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我就回来!”就在为妹妹起名后的没几天,巫海清就奔向了抗日战场。 烽火岁月里,巫海清一直顾不上给家里来信,加之那时信息闭塞,家里人也不知道巫海清的生死。妹妹巫继玲在家等呀,一直等到抗日战争结束,也没有等到消息。直到全国都解放了,还是没有等到哥哥归来。 三年自然灾害的岁月里,巫继玲家里一贫如洗,经常揭不开锅。一次,她搀着年幼的儿子毕功友步行十几里路,到五洲一位刚收割稻谷的亲戚家借粮食,可是那位亲戚竟把粮食藏起来,结果一粒米也没借到,饿着肚子回家。为了能活下去,巫继玲把池塘里的水草捞起来做成粑粑,拿到街上去买。那时,五洲田地里还能拾到麦穗。巫继玲只身渡江到五洲拾麦穗。当地可不让外地人拾麦穗,抓到就要挨打。巫继玲在麦田里卧爬滚打,躲到天黑,等看守的人回家了,才把麦粒绑在腿上渡船回家。渡口也有人检查,检查的人看着面黄肌瘦的巫继玲实在可怜,睁一眼闭一眼放行。就这样,巫继玲靠着拾麦穗捡回了一条命。 1968年,有人在报纸上看到巫海清任湘潭地区革委会主任,便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巫继玲。这么多年了,哥哥也没有和家里联系,不知生死,是不是同名?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巫继玲让家里人试着写信到湘潭地区,很快巫海清便回信了。当接到哥哥的回信时,巫继玲不禁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