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城南在古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城南古道究竟在哪里?旧时是何景象?我想无为每个家乡人都对此感兴趣,尤其是在看过本族宗谱的一些记述之后,更觉城南旧事若隐若现、古貌缥缈,然而常常是难得其解、无以为计、魂牵梦绕。
偶然机会,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吴廷翰葬在无为县十里墩镇的教子湾附近有墓葬,并附有他的的住宅及墓地位置图。这个地图告诉了人们明朝正德年间无为州城南的真实地貌,栩栩如生。结合我了解的史实和传说,初步解读一下这张古地图,简单描述一下它绘就的二条古道的旧时风貌。
古地图展示的应该是明朝正德年间之后的无为州城南地貌,出处是《吴氏宗谱》。
无为州府由城墙和护城河环绕,四面均有城门出入口。城东与城南之间护城河外是风景迷人的百万湖和里面的小百万湖,吴廷翰的住宅就在北湖畔,取名竹鹤山房。
出南门城楼,依次经过的是南门大桥(九华桥)、九华街、一字城、老关。老关曾经有个张家铁匠铺。风箱鼓火,捶砧叮咣。抗战期间,它不仅专打犁锄锹镐,还为抗战游击队打过战刀。有儿歌曰:张打铁,李打铁,一打打到八月节;八月节,月儿圆,西瓜月饼供老天。前行一里许就是张家亭村岔路口。1956年在此路口发现了1859年太平军立的一块分路碑。碑高1米,宽0.3米,厚0.1米。碑文为“路右至襄安左至虹家桥太平天国已未九年梁”。这块石碑现存南京市太平天国博物馆。张家亭岔路口左侧支路的开始一段叫大路巷,直至不远处的关城圩村。大路巷在廿世纪八十年代还存在。作者亲临过那里,记得它是人工劈开土丘的一条宽阔土路,其西侧(右侧)是曾经的苗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