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千年釐邑 人文泥汊(多图)

  渔帮行到此地,见泥汊河缺口处,苇浪层叠,鱼翔碧水,飞鸟成群,是个富庶的地方。于是插草为标,登岛筑屋,捕渔打猎,逐渐形成渔村,男人们捕鱼打猎养家糊口,女人们织网编蓆养儿育女,依靠着这片水域繁衍生息。一九四九年后,经过农渔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渔帮变成了互助组或渔业生产合作社,经营淡水鱼,淡水鱼苗等渔业养殖。从此,那种“部落式”的渔帮不复存在。

  岁月沧桑,河南墩带给人福祉,也留下悲壮和荣光。据《明史》记载:董曾(?—1363)元末绍兴路新昌人,字贯道。通经史,善古文。以不附方国珍避居东阳。朱元璋至金华,以礼招致,授无为知州。陈友谅兵陷城,被执不屈。遂缚之,沉于江。这段话讲述的是1363年春,陈友谅的军队攻陷了无为州活捉州守董曾,逼其投降。董曾大义凛然,“抗骂不屈”被绑赴泥汊,沉于江口,壮烈殉节。《明太祖实录》也记述了董曾“为国捐生,节炳一时”的事迹。

  老百姓感叹董曾忠心报国精神,在泥汊老街建立祠庙,这也是泥汊城隍庙的前身了。现在老街上的迎江寺碑文写到: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占地三亩,庙内有三宝殿等大小殿堂、菩萨。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由于年代久远,城隍庙在战乱中被毁殆尽。岁月变迁痕迹,后来人们在城隍庙遗址上建立了生猪养殖厂。

  如今的河南墩是何模样呢?家住河南墩的汪大爷手指着对岸说:“过去人若上河南墩必需摆渡,现在老街的北面和南面各有一条“河南”路通达。北面的通往塑料厂,南面的通往轮船码头。”我们顺路从老街南面的大坝前去河南墩,只见大坝如一条卧龙将泥汊河截断。

  汪大爷告诉我们:“过去的泥汊河水就是从这里汇入长江,后来人们在这里筑坝养渔育珠,在上游处开挖河道,引水入江。”只见在坝堤下的水草丛掩没着一块石碑,细看,上面刻有“拦河大坝竣工”六个隶书大字,下面有“1975.10——1990.5,育珠场立”几个小字,可知这条大坝从动工到竣工历时十五年,由当时育珠场承建施工。

时间:2022-02-14 19:51:36  来源:原野牧歌  作者:王广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