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千年釐邑 人文泥汊(多图)

  家住三溪村的退休老师赵朝荣说:“我小时候就亲眼看到农民车水的盛大场景。”在他的心中,那是一副永不磨灭的圩乡抗洪图,虽经历岁月冲冼,但在赵老师细细描述中,却越发清晰地向我们展示开来。

当排涝时,先把农民组织起来集体车水,按各家田亩数出人。当时,皂河村的出水点设在坝头河堤。先是派内行人做车铺子,从陈家河里把水车到大河里,至少要做八级车铺子,一级一级接水。每级车铺子能安放二十辆水车,每辆车两人轮换车水。日夜不停,歇人不歇车,如哪一级人累了,或车水不卖力,水会自然下泄,底下的人就会吵骂,遇到脾气不好的甚至会拳脚相向。

  “嗨呀拉依唷嗨呀嗬……”大家都疲劳了,有人建议喊个吆呵(特定的鼓劲号子一口气声音拖很长)一个人带头呐喊,其余人一齐跟着和音,手中的车拐飞快地摇起来。加快了车水的速度,吆呵声此起彼伏。人的精神就提起来了,倦意全无,这种场面很是热烈。如今车水号子早已消失,它那优美动听的音调,似乎还在天际间回荡。

  当时,大部分男人都头顶烈日,光着上身,下身围着一条土布大手巾。如果鹅颈结未打牢,无意中散了,当众出丑的事经常发生,过去故意为难别人,让人出洋相,就叫拉人家鹅颈子。最低一层的水铺每辆车车尾都插一根吊车棍。用绳子兜着车尾,绳子能上下移动。用以控制车辐子吃水的深度。如吃水深就太费劲,车不动,吃水浅,又影响排涝效果,这就要调整到合适的深度。车水全过程,大家都一样出力、出吆喝,无人敢占便宜。

  赵朝荣老师说:“我的父母俩管一辆车,主要靠父亲。母亲把家务安排好,带点饭让父亲在埂上吃,这时就得替父亲车一下。父亲只有在吃饭时休息一下,很辛苦。”车水时大家互相鼓劲,水车哗哗响,水像倒流的瀑布从低处向高处翻滚。

时间:2022-02-14 19:51:36  来源:原野牧歌  作者:王广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