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三溪,高新大道上建起了长达两华里的商贸街,服装百货、家电器材应有尽有。交通便捷,向南不到五公里就进入高速匝口,向北不到五公里就进入无城市区。现在泥汊镇内出行五纵五横村村通水泥路,再也不用愁出行摸水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谢业清在泥汊镇做民政工作,让他至今难忘的是每年年关和梅雨这两个时间段。当时的农村老百姓住的是土墙草房,到年关农家土灶不停地烧煮,烟火会烧热烟囱,时常把草房子给烧着了。
“这草屋被大火一烧,还有什么能留下的?还有就是梅雨季节。雨下得不停,久而久之,那些土墙草房哪能经得起风雨的摧残?那真是废墟一片,令人伤心。”谢业清说。
如今,农村条件好了,农民住进别具一格的楼房、洋房、别墅,前有庭院,后有花园。家家户户都用上电视、电脑、空调、冰箱、手机、洗衣机,做饭用的是电饭煲,炒菜用的是煤气灶。
来到季广村,一进村头就见竖有一块长约四米,高约两米的大花冈岩石碑,上面镌刻着“日新美好乡村”六个朱红大字。向村里走,映入人们眼帘的又是一幅雄伟壮观的景象——季广“大礼堂”。这礼堂长有五十米,宽约三十多米,高约十多米,门头上写了三个成半圆形的大字“大礼堂”。礼堂边竖立一铜铸塑像——两儿童手持稻穗,满怀丰收的喜悦,载歌载舞,表现出孩子们天真活泼和对未来生活美好的希望。再向里走一排排别具特色、错综有致的高楼、洋房、别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家家户户都是楼上楼下,有的还建了三四层楼,真的是高大气派,宽敞明亮。
村口,72岁的季大妈说:“现在农村生活,是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60岁以上的老人,都享有每人每月七八十元的养老补助。农村全面实行了医保,大病还能另外得到政府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