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花渡碧水润新民(多图)

  站在水闸前,就能看到新民村委会了。过去,在村路口小卖部旁边有蒋其杰老人摆的肉摊。每当有肉卖时,便升上“肉望子”。所谓肉望子,就是在绳上绑一块红布,然后把红布拉到树的高处,有点像升国旗似的,两三公里外的村民便能看到肉望子。那个年代,村民们吃回肉是件奢侈的事,即使肉望子升起也得咽下口水。
  说起蒋其杰的名字有点意思,父母为弟兄四个取名“豪杰英雄”。老大蒋其豪1965年高中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工作,后来成了上海某国营厂的党委书记,其儿子蒋治国现在美国是著名的口腔颌面专家。到蒋其杰时,虽没有读成书,但吃苦耐劳,凭着一手杀猪手艺,靠卖肉养家糊口,也是不错的人生活法。老一辈人至今记得蒋其杰酒量大,一天一斤半酒不在话下,从早到晚酒壶不离手,就着小咸菜时不时的喝几口,咂摸着酒的滋味,喝得是那么的惬意!酒成了他的精神寄托,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生命之中。蒋其杰老人已去世多年,如今再也看不到那高高扬起的肉望子了。
  青砖花格墙围起白墙黛瓦的民宅,花草灵秀衬着碧空如洗的蓝天,田地里是阵阵稻香,村口有老乡的幸福笑脸。新民村路口东边是水电排灌站和老大队部,西边是米面加工厂和新民小学(现在村委驻地)。那时,新民大队不少文化活动都是在小学的操场上举办的,如:放映露天电影、文艺宣传队的汇报演出等。
  沿着笔直的干渠走,便到了新民排灌站,只见院内的老厂房焕然一新,把极具现代气息的面貌展现给了世人。排灌站建成至今有近七十年了,一直发挥着抗旱灌溉的功能,是稻田用水的来源,相当于人的心脏,只要河里有水,就能确保水稻丰收。
  赵昌俊、史学福、宣著元、宣著宝、蒋家芳、高善和、张化林、吴长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他们把青春、汗水挥洒在这方热土。今年93岁的赵昌俊说:“我是1956年从花渡大闸调到新民排灌站的,抗旱排涝期间,我们吃住在站内,昼夜轮流值班,有时一两个月都回不了家。”1958年,21岁的宣著元从父亲口中得知新民排灌站招工的事,便报名应聘成为一名修理工。宣著元聪明好学,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很快成为骨干力量。一次,在抗旱关键时刻,发动机在运行中突然熄火,不能启动,这个时候掉链子,不但要挨骂还会影响庄稼的收成。宣著元凭着经验判断是输油泵活塞弹簧折断,于是立即拧下螺钉,更换弹簧,再次启动,发动机运转起来,水泵中的水哗哗地流出来。

时间:2024-05-29 19:12:52  来源:原野牧歌  作者:王广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