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花渡碧水润新民(多图)

  史学福(1915—1988)是排灌站的老电工,技术好,责任心强,带出了许多徒弟。他不仅负责全站的供配电,还管理着排灌站的排水工作,为抗旱保苗尽心尽责。如今,他的墓安在排灌站右前方的树丛中,墓碑面向花渡河,似在守护着他一生热爱奉献的排灌抗旱事业。
  大队部是“农村生产大队部”的简称,过去农村组织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最基层组织是生产队,上面是大队,大队上面是人民公社。新民老大队部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排黄砖青瓦房屋是地标性建筑,如今在岁月的洗礼下,已不见了踪影,只剩下断垣残壁,似在诉说它曾经是何等的威风与辉煌。
  大队部有书记、副书记、大队会计、民兵营长、妇联主任等办公室,还有卫生室里摆放着药品柜子,设有医生的诊室。大队值班室有一部黑色的摇把式电话机和一组广播设备,村里人有事打电话需要到大队部去,接听电话也是如此。大队部门前大院里种有三四棵松树,北墙上写着“抓革命促生产”“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等红色标语。西边电线杆上挂有高音大喇叭,喇叭口如同脸盆一样大,播放起来,声若洪钟,村里的重大重要通知都是通过它发出来的。1976年9月18日上千干群胸佩白花,戴着黑纱,在大队部门前隆重集会,沉痛悼念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
  “走!跟你上大队部说理去!”在农村,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吵得不开可交时,双方都要哭闹到大队部去。这时大队干部充当起调解员,先是讲道理好说歹说,后是连哄带骂、软硬兼施,化解矛盾纠纷。
  大队部是召开群众表彰会、批斗会、与村有关的政策发布会的场所,一切公众活动都在这里登场。在那个火热年代,这里演绎出无数悲欢离合的世情故事。村上的李大叔因家庭成分不好,1954年在县城学校教书时被划为“右派”回乡务农,从此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李大叔作为“四类分子”都要被民兵营长押送到大队部会场陪斗,受尽了折磨。好在岁月已扫清了历史阴霾,那一代人已渐行渐远,一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已化作了云烟。

时间:2024-05-29 19:12:52  来源:原野牧歌  作者:王广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