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无为“清明节”的习俗(多图)
清明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四面八方的游子赶回故乡,到已故亲人的坟头墓地祭扫,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平时难得一见的亲人和朋友,此时便有了一个短暂的小聚,彼此互相问候,更增添了几分亲近。
清明节的由来,据说和春秋时期的晋文公有关。晋文公尚未成为君主前,在外流亡,身边有一个随从是介子推。一次,晋文公即将饿毙,介子推只好“割股奉君”,暗中割下大腿上的一块肉,煮给晋文公充饥,从而渡过了难关。后来,晋文公登上君主之位,对昔日同患难的大臣一一封赏,唯独忘记了介子推,后经人提醒,便召唤介子推到朝廷来做官。介子推不愿做官,便背着老母亲到深山躲避。晋文公只好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来。等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老母亲已被烧死。介子推临终前写的血诗有“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告诫晋文公日后治国要清明。晋文公悲痛万分,于是规定每年在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这一天,就是后来的“寒食节”),全国禁止生火,要吃冷食,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之情。这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主要活动是“挂坟”,即到坟头祭拜或扫墓。无为民间是清明节前后三天,即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后一天,加清明节一天,总共三天。有的地方是:清明节前三天、后三天,再加上清明节,一共七天。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每年清明节这一天,无为的习俗是家人们携带大裱纸、冥钱、鞭炮等,给先人上坟。首先,要挑坟。俗话说:“坟有千担土,家有万担粮。”于是,人们拼命地挑土,将坟头挑得越大越好。坟土挑好后,特意用一锹方正的土块端正地放在坟头上,下垫一张大裱纸。若是双人坟,则是端放两块土块,以此类推。挑好坟土,接着是焚烧用“纸冲”打印着有铜钱痕迹的大裱纸、冥币,叩首,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诸如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吉祥语。最后放鞭炮等,然后回家。
1
/
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时间:2023-03-31 20:55:21 来源:原野牧歌 作者:童朝余【
收藏
】【
打印
】【
分享
】【
简体
】【
繁體
】
类似文章:
花渡碧水润新民(多图)
2024-05-29
千年釐邑 人文泥汊(多图)
2022-02-14
最忆花疃古墓群(多图)
2023-05-10
无为古地图(明)与城南古道
2022-01-04
锦绣溪
2019-06-14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
条评论
【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