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万家村,沿一条下坡路过去,便来到花水沟的土路上。沟水一改往日的活泼,似乎变得恬静了。站在这里,可清楚看到十里墩西高东低的地势形态。东边是万亩圩田,西边是绵延的山坡丘岭。为了防止雨季山水冲毁圩田庄稼,1951年,人们沿半山坡修建花水沟,一眼看不到头的水沟,好似一条蜿蜒的玉带飞扬飘舞,让这里的山岗有了灵气和生机。
远处是奔流不息的西河,近处是一望无际的圩田。乡村的冬日,浓重的白霜盖住了草丛、田垛、菜蔬、田间、原野。四五台挖掘机正在圩田里忙碌着,将高底不平的田地梳理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据了解,这是十里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远的将来,昔日的圩田将展现出一派田成方、树成行、路阡陌、渠通江、沟相连、万亩沃野的田园风光,让乡村成为“可以回得去的家乡”,让乡村留得住乡愁。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也有这样一条富有乡村气息的小路,多年后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走在土道上,我见到了记忆中的巴根草,它长长的细藤蜿蜒曲折,翡翠般的长藤上满是节,深深植根于泥土中。在那个缺少柴禾的年代,每当冬天,农家孩子们便到田埂边铲巴根草,把巴根草连土铲起来,用棒槌把泥土锤掉,再把草根捋出来,挑回家晒干烧锅,这样一来,大小田埂地皮草光,光秃秃一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土道上再也见不到铲巴根草的孩童了。
路两边树叶枯黄飘零,只有冬青树叶还有一丝绿色。伴随着阵阵冷风,清新的泥土气息,沁人心脾。虽然没有看到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莲叶田田,秋天的果实累累,但这足以让我为之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