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十里墩记(多图)

  紫苏,可药可食草本植物,具有特异的芳香。吴廷翰独爱紫苏,把在百万湖滨建的房屋取名叫“苏原别墅”,自号“苏原居士”。可见不起眼的紫苏在他的心中位置有多高了。吴廷翰文学牵手哲学,在“苏原别墅”潜心治学著书,写下了充满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吉斋漫录》《椟记》《瓮记》和大有晋人余韵、尽显明代性灵小品文特色的《湖山小稿》《诗集》《文集》《洞云清响》等诗文词曲集。

  沧海桑田,百万湖早已消失。如今,这里是高楼林立、生机盎然的城南新区,但吴廷翰在百万湖留下的哲学思想却熠熠生辉,直挂云帆,辉映天下。

 

  龙安古道尽沧桑

 

  梦中的乡野是一个没有边际的地方,篱笆茅舍、村落炊烟。风掠过河岸,我们在土路上慢慢地走着,夕阳、丘陵,古桥、断碑,都是所要欣赏的。

  车过江西桥,驶离军二路向左边河埂驶去,不一会便到了张家神墩村。《无为州志》云:“放粮墩,在南城外五里运粮村。张家神墩与方老墩两墩东西相望,各立如印,高数丈,上平坦,周广数十亩,世传曹操屯兵放粮处”,可见张家神墩亦是三国军事遗址。

  走在张家神墩村,昔日遗址已无从寻觅,寻一土堆,履足其上,用心感觉,遥远的兵戈甲胄之声扑面而来……而今,厮杀之声远去,空留神墩犹存。

  张家神墩村路口,村民张辉平老人指着一条田埂土路说:“这里是龙安古道的重要地段,过去花渡河没有疏浚前,老百姓上无为城都从这里经过。”

  何谓龙安古道?张辉平老人介绍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姚沟、虹桥、龙安这一带的居民沿着长达二十多里的花水沟路上城,即是太平天国分路碑中提到的“左至虹家桥”。因其路中有龙安桥,名曰“龙安古道”。当时路上往来的村民很多,有担肥料的、有购百货的、有交公粮的、有走亲友的……乡村生活总是忙碌着,百姓们风风火火,大步流星赶着路。

时间:2022-01-14 22:43:52  来源:创作  作者:王广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