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无为,不可错过的美食就是无为板鸭了。无为板鸭名传遐迩,已有100多年历史。板鸭肉质鲜嫩,咸淡适中,醇香味美,老少皆喜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1973年11月,《人民日报》曾在通讯《无为大有可为》中写到:“许多社队家家鸡满栏、村村鹅鸭成群,著名的‘无为板鸭’不但摆满县城的饭馆、小店,还供应外地市。” 贫困年代,一年也吃不上几回板鸭,只有家里来客人了,必得斩上一盘板鸭,这是招待客人的规矩。据说新女婿上门,板鸭是标配的礼物。现在无为的餐桌上,少不了“无为板鸭”。一上桌,食客总要议论:“马家的还是燕家的?”然后主人开讲两句。原来,这板鸭属马、燕两家最负盛名,都是百年老手艺。如今,在无城大街小巷,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落在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春天,是瓦松的花开时节。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瓦松的形状像宝塔,一小蓬、一小蓬,郁郁葱葱,就那样与世无争地贴身于瓦面上,任凭风吹日晒,它从来没有怨言与委屈,任何时候见到它,都是一副水嫩嫩可爱的样子。万物生长,各有各的缘法,各有各的定数。在远离城市的乡村,在低洼,老旧的处所,瓦松仍以它一贯的姿态生长着,直面着,挺立着,无论世界有着怎样的变幻,有着怎样的风雨,它都是安守、笃定、从容。唐代李晔在《尚书都堂瓦松》中咏瓦松道: “华省秘仙踪,高堂露瓦松。叶因春后长,花为雨来浓……” 一栋栋瓦房,承载着数代人的成长记忆,记录着往昔岁月的情感。不论是否情愿,那凝结了游子深深依恋的青瓦,已逐渐消失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旧时大户人家的宅院和老街古巷,酒楼茶肆,书场墨庄,匾额旗招也早已被浮华的喧嚣所湮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