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的旧光影中,无城老街却有着属于自己不紧不慢的烟火气。老街很普通很常见,像个貌不惊人的姑娘,说不上哪个地方会吸引你。可我就喜欢这般不加修饰的没有精心雕琢过的淳朴。记得旧时,乡亲们沿街摆个摊,聊聊家常,卖卖自家种的纯天然蔬菜。小摊的喇叭循环吆喝着大家来挑点什么。“借光,借光!撞啦,撞啦!”那边喊“要吃吗?五香葵花籽,一毛钱一包。”“甘蔗!甘蔗!又嫩又甜的!”“好白菜,快来买哟!” 我的少年是在澄瀛街度过的,记得那时,每当清晨卖早点的铺面伙计把门板一块块卸下来,靠放在大门的两旁。不一会儿,老板在一个大炉子前架着油锅忙活起来,冒着泡的油里“吱吱”地炸着金黄的油条,捞起后放到窗台上铁丝绾的滤架里,那香气随着空气的飘散,顿时满街都飘散着油条、小饼、麻花的香味。早点铺的不远处,凉棚一角放着个烘大饼的柴油桶做的炉子,人们一边排队一边看师傅双手浸水将大饼一拍贴进炉子壁上,再用火夹伸进炉子取出烘好的大饼。那新出炉的圆的是甜大饼,长椭圆的是咸大饼,上面拍着芝麻,5分钱一个,喷香扑鼻。这浓醇的香味把人们一个个的都馋醒了,接着满街都是下门板声,倒洗脸水声,叫卖声,哼小曲声,问好声……多么美妙的老街清晨交响乐啊! 这时总会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斜挎着一个木桶,大声地吆喝:“卖五香蚕豆哟……”边喊边走,一路向着小巷深处走去。据说制作五香蚕豆要用到花椒、白芷、八角、桂皮、精盐、香油、酱油、胡萝卜、甜椒等多种食材,使用清一色的青皮豆,洗干净用水煮。当锅中的净水温度达到60℃左右的时候,再把洗净的蚕豆放进去,煮一段时间,翻动时,要从锅边周围用笊篱慢慢往下推着翻。这样能把豆煮得均匀入味。约莫半小时,见豆皮上泛出盐花,便可以起锅把豆晾在竹丝容器里凉透,就可以吃了。夹一颗五香蚕豆,慢慢地细嚼,咀嚼到越细越佳,使豆中的味道全部渗透到口腔中。每一粒豆子都在嘴里缠绵着,麻、辣、香、油,这也是人生的境况百味。抬起头,我凝望着四周高楼大厦,漫长流年,那卖五香蚕豆的老人,可能早己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