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印心底的“状元情结” 说起无为这方水土的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那可是名至实归的。自宋代始,无为有记载的登科进士,共有123人。大美山川,开合之间,被江水涤荡、濡须河洗净,哺育了米芾、焦蹈、王之道、邢宽、吴廷翰、张恺帆、田间、李辛白等文人雅士,也孕育了徐庭瑶、戴安澜抗战名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对这方地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代无为人奋发向上,也造就了无为民康物阜的盛况。 时光的视角转到当代无为,崇文重教传统依然根深蒂固,兴学先进的风气方兴未艾。绣溪边,墨池旁,双狮守黉门,满园桃李香;西寺塔高,大江水长,莘莘学子弦歌一堂;芝山秀水边,桃李满春园。明媚阳光下,师恩泽心田。 一座座校园内层林尽染、书声琅琅,莘莘学子用奋斗刻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青春底色,坚守着“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信仰,续写着无为人的光荣与梦想。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在无为十字街人民广场,那首百唱不厌的《女附马》至今人们还在传唱。状元!这一炫目的桂冠,以其显赫的地位和一举成名的成就感,吸引了莘莘学子甘受头悬梁锥刺股、化蛹成蝶的痛苦去为之拼搏。 千百年来,为什么无为人有着如此浓烈的状元情结呢?主要是出现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两名状元,一曰焦蹈,宋元丰八年,列进士第一;另一曰邢宽,明永乐十三年,中笫七名进士。成祖朱棣爱其才,擢为状元。明万历年间,后人为缅怀先贤,专门而建二状元祠,并龛有浮雕石像,其祠正厅有楹联曰:“俊望仰仪刑,想明哲挺生,盖世功名夸二代;两贤开道路,愿英才辈出,继公先后占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