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江西桥宣村位于江西桥正西一里的高地,南距古道约一里许。老圩村则紧邻江西桥南侧。同属观音行政村(古称城南观音巷)的宣村与老圩村居住了不少宣氏族人,均为宣兴旺(号祝三)后人。
宣兴旺,1850-1905,太学生,官名日毕,字德音,号祝三。妻为倪氏,长夫三岁,殁于难产。后妻张氏,别号青白蛇。宣兴旺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应州府月考,常名列前茅,但院试不中,终获同情,被授予太学士。他年轻时还前往城南汪家棋杆地王庙,募捐行善。同治时期家境窘困,不得已去东乡开办私塾,赚得学费,乐善好施,赢得美名。他遵父遗命,夜以继日,再修谱牒,鼎力功成。宣兴旺所育五子二女,在城南江西桥宣村、老圩村、桃园村繁衍发展。长子宣文洪,同治9年即1870年庚午2月18日寅时生,气宇轩昂,卒于幼子刚出生之后,约为1911年,享年41岁。文洪因与父不睦而举家迁居尼叉镇的新埂头,后幼子学钦(又名学清,谱名学铨)迁回宣村。宣村有二堂兄学铨和学全,故疑似学清为避讳才改名的。学清生于宣统二年即农历1910.12.28日,与程氏育有五子二女,此外还抚育长兄宣学铭所遗幺女。宣兴旺次子宣文汉,生于同治11年即1872年,妻为王氏,同龄,育有二子。宣兴旺三子宣文藻,生于同治13年即1874年,妻为倪氏,生于光绪2年即1876年,育有二子。宣兴旺另有四子文波(生于1879年)、五子文治(生于1887年)。
宣村尚有宣著金、宣著田二户。著金系宣兴旺二哥宣兴镛幼子文烈之幼子学广之长子,著田系文烈之长子学鉴之幼子。学鉴长子著鼎之子为宣耀群,居合肥。宣兴镛长子文蔚(老谱称文典)后人留居汪家旗杆村。
宣村除宣氏家族外,还有张家和谢家,共三大家族,关系交错。城里同宗的宣文治生于光绪二十七(别号宣大麻子,任过族长,父兴会,子为学权、学洪、学明、学友)娶张家姑娘为妻(张益民的姑奶奶)。城东学茂(兴广长子文华之子,曾任无为旅社主任)又娶张家姑娘为妻(张益民大姑姑),生子宣益民、佑民等。兴会与兴广为兄弟。宣著宝长女荣霞嫁张化胜长子张益俊(张益民堂兄),早亡。著宝大弟著银长女嫁张常邦长子。宣著元幼女嫁张益民。宣村的张氏迁此已百余年,起因是在当地购买了宣氏的田产。
学清于一九五三年夏迁老圩村居江西桥南古道西侧,开糖坊营生。学清的二、三、四、五子、次女及其后人居老圩村而长子及其后人则留居宣村。
宣村前方的邻村桃园村也有宣兴旺后人。宣学清的姐姐嫁给了桃园村的汪棋松,育有二子,即强应(子邦胜)、强海(子邦锁)。宣兴旺幼子文治在宣村育有一子鹤龄和二女。文治长女大毛嫁往上海,生子贵宝。鹤龄育有独女著珍。著珍嫁了桃园村的前乡干部汪强福。学能长女(荣海大姑)嫁桃园村的汪强银。著田二女分别嫁给了桃园村的徐守保、魏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