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历史渊源

名人宋诗说宣氏

  南宋著名诗人楼钥(1137~1213)赠给当时的政治新星宣缯一首好诗,名《送宣宗禹保宁事掌书记》。该诗诗韵极佳,广为流传,不少诗句都是名言。楼钥还是南宋名臣,也是宣缯的前任、同乡、长辈。他博通经史,纵贯古今,论述为人所信。《送宣宗禹保宁事掌书记》见于《 全宋诗》。标题中的宣宗禹就是宣缯(《鄞县通志》文献志记载“宣缯字宗禹与弥远为中表兄弟”)。该诗通过追溯宣氏起源和罗列历史名人寄托了作者对宣缯的敬重和厚望,全文如下:

  送宣宗禹保宁事掌书记

  宣之为姓世所稀,暇日试为君家推。
  宋之宣公舍与夷,子孙相承此为基。
  或云出自鲁宣伯,元和姓纂言则非。
  西京功臣虎与义,侯封累世皆宗枝。
  盛哉云阳宣巨公,光武称其胜二龚。
  酆为司空怀在赵,遥遥久矣无亢宗。
  君家本自太末来,世以儒术为家风。
  尚及詹识诸父行,君方髫龀成孤童。
  艰难历遍屹中立,五行俱下攻时习。
  自从一登贤上庭,贵名日起人谁及。
  舍选真似青铜钱,一跃龙门浪三级。
  吾乡惊喜破天荒,归见朋俦愈谦挹。
  宝婺古郡名浙东,往泛绿水依芙蓉。
  如君入幕假途尔,及今民事宜加工。
  亨途万里才发轫,掺祛勿使金樽空。
  从今家声当愈大,坐使宣氏崔卢同。

  细酌诗句,不难看出大家楼钥梳理出的宣氏渊源具有一定道理。在他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里能够如此引古论今,实属罕见。鉴于他的非凡学识,诗里的梳理对宣氏家族的宗谱研究和溯源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为便于大家理解,兹对这首诗全文进行初步释义:

  送别赴任保宁军秘书的宣宗禹

  宣氏不愧稀世之姓,抽空为您做一梳理。
  宋宣公求贤废与夷,子孙相传有了根基。
  宣氏或自鲁国宣伯,《元和姓纂》却相左。
  功臣宣虎宣义在西安,数代封侯叶茂枝繁。
  伟人宣巨公出自云阳,光武帝盛赞胜二龚。
  司空宣酆赵国宣怀,之后久未出名人。
  您家祖上来自太末,代代遵儒是家风。
  崇尚知识尊祖敬宗,您七八岁憾成孤。
  历经磨难屹立不倒,一目五行勤读书。
  金榜题名一鸣惊人,大名鼎鼎无人及。
  选您就是优中选优,一跃龙门浪滔天。
  咱们老家喜破天荒,您返乡却谦卑相让。
  婺州古郡浙东名郡,芙蓉相伴绿水荡漾。
  如借此履新再高升,盼不忘今民事民生。
  万里征程才刚起步,撸起衣袖尽情畅饮。
  从此您会大振家声,使宣氏变崔卢成真。

  诗名反映了处于风华正茂之年的宣缯被官方分配到当时的望县保宁军(史载:开禧三年官婺州掌书记郡守李大异。开禧三年即公元1207,婺州即今金华市)任掌书记一职(相当于秘书,从八品)。这种安排说明当时上级对他这位年轻的流官(即下基层或边远地区的外调官员)进行刻意的定期考察、锻炼和培养。

  备注:以上释义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不吝指正。

时间:2020-11-27 20:21:28  来源:创作  作者:宣荣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