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圩乡,地灵人杰。南都圩杭大自然村,75岁的杭仁汇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家族故事。杭氏迁居南都圩有二百多年历史了,曾有杭半圩之称。历代杭氏居民兴修水利,建七十二个涵洞;盖九十九间半房屋,四周环水,进出要通过木板桥,可惜家产房屋毁于上世纪50年代一场大火。 杭仁汇老人自豪地说:“我们杭家世代都是文墨人。”杭仁汇的爷爷杭新球,自幼熟读诗书,医术高明,医治乡民无数,口碑极好,人称“杭神仙”。杭仁汇为人古道热肠,正直侠义。上世纪80年代,一位姓肖的中学生从襄安中学回家,路过杭大自然村,不幸中暑倒在杭仁汇家的河道边,全身是水,脸色苍白,昏迷不醒。村里人见是陌生人,又不知病情,遂未相救。杭仁汇见状唤来妻子,将其搀扶到家中床上休息。杭仁汇懂点医学知识,分析是中暑所致,立即叫来村医进行施救。直到第二天,这位女学生才苏醒过来。事后,村人都讲杭仁汇胆子大。 南都圩的开发凝聚着历代人的心血。在南都村肖祠自然村,72岁的肖尚春老人捧出了《萧氏家谱》,谱上记载一世祖(萧何公第五十六世)萧廷玉,字国珍。生而奇异,武功超群,世居江西南昌府。元至正二十年,在鄱阳湖大捷中,萧廷玉向太祖进献平定策略,获赏识。明初,萧廷玉靠武功授“横海卫忠武校尉”,后被授命督理无为洲屯田事务,升授昭武将军。 湖水波光粼粼,芦苇刚刚从枯枝败叶中抽出嫩芽,水草间鱼群窜游,湖面上野禽悠然,泥淖味、水草味、鱼腥味在融融的阳光下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气息。这里的一切,都是天赐而成。冬春,湖水浅,泥淖湖荒;夏日,暴雨至,茫茫一片。萧廷玉见南都圩四野茫茫,泥肥冒油,正是围垦妙处。将军手搭凉蓬,环顾湖面,慨然叹曰:吾主洪福,天赐宝地也!随之,萧廷玉发动圩民对圩堤进行兴修加固、培高,并对圩内的农田水利予以规划治理,形成了“堤防山立,畎浍期错,水足则闭斗门以限之,稍涸则纳江水以润之”的格局,加上圩内土地肥沃,圩民勤劳,这里便成了百姓安居乐业之所,为明初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萧廷玉宅居于陡沟凤凰桥北官圩,在年老后辞官回到江西,将四个儿子留在无为洲。六百多年来,萧氏一脉,择水而居,提水浇灌,借水行舟,辟土垦殖,繁衍生息,耕读传家。如今,凤凰桥、泥汊日新、姚沟南都、高沟、新沟等地都有萧廷玉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