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家乡风情

十里墩记(多图)

  虹桥老街因水运而兴起,随着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兴起,水运已经几乎被淘汰了。老街落寞了,但我们走在老街上,一路听着老人们的故事,犹如遇到故人一样,那么温馨和亲切。

  据记载,虹桥老街有三百多年历史,是龙安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早年叫东山古庄。“走马关门,打锣吃饭”“一里十三窑”。至今,老街上的人还口口相传东山古庄曾经的繁华和人气。

  相传街南建桥时,在架起桥梁那一刻,恰逢雨过天晴,空中显现彩霞万道,瑞气千条,并有彩虹呈现,故名虹桥。水运时代,虹桥为无为通向姚沟、凤凰颈必经之地。

  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川流不息的人群,老街就像一幅古老的画卷静静地展现。81岁的方大爷拢着手坐在虹桥栏杆上晒着太阳,指着桥头一家老屋告诉我们,当年虹桥老街有米店、酒楼、茶社、客栈、澡堂、电影院、邮电所、学校等。虹桥是“露水街”,早上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自行车、摩托车的声音,夹杂着牲畜、人流、小贩的叫卖声,让老街充满烟火气息。

  虹桥老街上的居民寥寥无几,显得十分安静,安静得令人感到寂寞。少了熙熙攘攘的行人、少了来来往往的商贾,偶尔有一个老人走过,显得是那么的孤零零。只有当远处传来几声狗的吠声,才感到老街的存在。小巷深处两边是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平民院落,院墙长满青苔,有些还铺陈着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爬山虎藤蔓,走出院墙狭长的阴影,才似乎感到冬日的温暖。

  虹桥河流众多,交通便利、粮食种植历史悠久,是重要的产粮区。河边,虹桥老粮站默默地静立着,遥望着南都圩那万亩良田。过去南都圩自虹桥南河口起,向东延伸,经朱家北、刘湾,突改向南行,再到飞雁投河处,又拐行向西,终于沈桥莲花山下,全长约二十华里,呈扇形状。自1994年区划调整后,以新西河为界,东边刘湾等几个村庄全都划给泥汊镇。沈桥又划给襄安,南都圩终被分割成几块。

时间:2022-01-14 22:43:52  来源:创作  作者:王广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