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谱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宗谱研究

无为宣氏修谱历程

  预修:有爵公,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首次手写无为宣氏谱稿。如今无为宣氏使用的派行(字辈)就是有爵公三百多年前确定的。

  创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创修,次年完工。传义公,宗啟公子,乾隆三九年(1774)-道光十六年(1836年)。传贵公,宗胜公次子,乾隆四八年(1783年)-咸丰七年(1857年)。此二公首倡修谱。传义公之子世奎公斥巨资相助,世驹公(1809-1842年)创修宗谱、劳怨不辞、经管账目、细纂宗支、光前裕后、奕葉名埀,族人们齐心合力首次实现无为宣氏祠谱两修。

  再修: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同治甲子年(1864年)就有先人提议再修。代黼公,道光元年(1821年)-光绪二年(1876年),夏日逝前发出再修谱倡议,其三子兴旺遵命入祠主笔。族长为代声(1819-1886年),领导修谱。鰲桂堂《宣氏宗谱》重修始于光绪丙子年(1876年)年冬,完稿于光绪四年春天(1878年4月)。

  三修: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民国六年(1917年)完成。主编疑为圩分的兴愷公。他出身会计、能力非凡、德高望重,又是三修时期唯一被提及热心谱牒之人。加之其父代舜更是前次修谱的主要成员,掌管会计,贡献颇大,家有传统。综合前述几点,认定愷公主持三修自然合理。此番修谱的主要工作是添加族人,对世系图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涉及卷四、卷五、卷六后五十页、卷七。

  《宣氏宗谱》鰲桂堂辰字号为全套宗谱,共八卷。

  《宣氏宗谱》鰲桂堂署字号现存八卷,但有重复,它们是卷二至卷七,其中二本卷五,二本卷七。较薄的这里暂时设定为上册(光绪版),较厚的设定为下册(民国版)。光绪版有卷二、三、四、五、六(前八十页)、七(上)。卷七(上)最后族人文治生于光绪三年丁丑十二月初五日(1877年)。对比分析发现,民国版主要部分只有四卷,即卷四、卷五、卷六后部五十页和卷七(下)。民国版最后族人是江西桥宣村的宣著长,生于民国六年丁巳十一月二十四日(1917年)。卷七(上)与卷七(下)对比,十几个人名不符,疑为后人改名原因。考虑改名及信息量大小及时间问题,应采信卷七(下)。卷五之所以如此之薄,疑为当年纂修至宗印公时缺乏其年表信息,被迫止于此,也为待将来补齐信息续编留有余地。

时间:2020-04-30 15:59:49  来源:创作  作者:宣荣玉收藏】【打印】【分享】【简体】【繁體

类似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方法:
1)匿名评论:点击右边的匿名发表方框使得出现对勾,填写验证码。
2)会员评论:如未登录,填写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如已登陆,只需填写验证码。
3)写出评论并点击右下角的提交按钮。
共有条评论【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 搜索 | 修谱 | 京ICP备19035390号-1 | ©宣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