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图展示的明朝时期江西桥所处的河湾很短。它西起卢家华表西侧的里河山闸,东至张家神墩。但是,如今的花渡河则蜿蜒悠长,把明代巨大的官圩一分为二,直抵无为的母亲河--西河。据无为县志,1974年开凿新花渡河,该河从花渡闸下到上三溪口入西河,全长4.3公里。1976年,官方在江西桥古石桥西侧约百米处修建了钢筋混凝土台墩双曲拱桥,3孔,全长96.5米,古石桥也同时被拆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政府组织疏浚这条古河时,调动了全县各地的大量民工。他们借宿附近村民家中。本人家也住下了来自港埠的民工。施工时值冬闲之际,尽管天气寒冷,但民工们干劲十足、热火朝天。记得民工们在大河深处还挖出了直径一米以上的巨大乌木。作为木匠的家父还买到了一些,制作成家具卖了。乌木锯开会散发出一股幽香,令人难以忘怀。
古地图右下方所标明的官圩田比后来的官镇圩要大了许多,一直延申到南都圩。
值得注意的是地王阁在明朝那个时期被更名为白云寺,持续使用了几十年。寺院东侧建有苏原别墅。吴廷翰号苏原,在此筑屋体现出他对这批土地的钟爱。地王阁位于南北走向的小南山正中。那里当时风景迤逦,盛产蒌蒿,溪水潺潺。蒌蒿又称“白蒿”,正面是绿色,背面是灰白色,可高达四五尺,滨水而生。小南山距城南稍东十三里,南北横跨地王阁,土脉奋起,为长冈,又攒簇为小丘。风景优美,古人称之为“幽可处休,窅可观沙”。
备注:本文部分地方引用了无为乡土作家王广安的叙述。张家亭、分路碑、分布图三张老照片也由之提供。特此致谢!